欢迎来到武汉优能高教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武汉优能高教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

武汉优能高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优能)成立于2015年,集团始创于2008年,是华中地区校企合作的优 质服务商,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与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成立的子公司-武汉高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集产、学、研、科、工、贸 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为龙头抓手,技术研究院为产业技术支撑,以材料和装备做服务配套,形成新能源汽车教学课程及 设备的研发、生产、技术咨询产业链,服务于各大高校。

2021年,优能公司拟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 2 个方向上,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综合改革。有关具体描述和申报指南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包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 践基地建设三大类。

优能以技术体系为核心,组织行业领军企业,从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2个方向,分别协助高校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应用类课程,在优能的合作院校专 业开设和推广,帮助合作院校建设特色专业和课程。这些建设成果将向社会开放,任何高校都可以参考借鉴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目的。

师资培训项目将开展课程研讨、技术培训和突出贡献奖励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协助培育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个项目都沉淀出 课程大纲、多媒体(包括视频、PPT 等)、试题等教学资源,并最终通过至少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应用,在优能线上教育平台“优能汽车工程师”上 实现线上线下并轨教学模式。

优能公司将依据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与学校和学院合作打造示范型实践基地。在院校提供场地的前提下,公司提供校内实践基地的专业设备、软 件环境、资金支持和实践条件建设资助,通过该项目为合作院校提供课程研讨、技术交流、技术竞赛等活动支持。

二、项目内容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拟设立2个项目。将开展“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方向推动大学生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项目和教改项目; 开展推动与普及大学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努力,设立专项和基础教改项目。 本项目开放给各高校的教师和教学团队申报,共分为两类:

(1)面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业,设立示范课程项目2项。拟支持的方向包括“智能网联”(车联网与智 能车的有机联合应用开发)、“无人驾驶”(车内的计算机系统分析与应用)。

(2)面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业,设立教改项目2项。支持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与改革,分享教学改革经验 和实践做法。拟支持的方向同上。

2.师资培训项目

拟设立2个项目。围绕当前的产业技术热点,协助提升一线教师的技术和课程建设水平。举办2期师资培训班,围 绕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技术、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等领域开展,并提供完善的培训方案。

(1)协助申报单位开展主题的教师培训交流活动帮助申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主题,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教师交流活动。根据活 动需求提供设计方案,在教学、科研、教师发展等多领域可实现的沟通与合作。

(2)为申报单位提供“优能汽车工程师”官方微信公众号交流教育平台,为广大院校教师提供优质课程展示平台。

3.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优能与申报院校合作后,根据项目计划实施的安排,最终交付以下内容:

(1)完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中心”软硬件环境和团队建设。

(2)挂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化课程中心”。

(3)根据学校提供相应场地协助建设完成“理实一体化实践基地”和“电子电工实践基地”。

三、申报条件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1)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成果须包含课程内容和典型教学案例两部分,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内容。申报课程应以现 有课程为基础,原则上要求该课程至少已开设2年以上。不接受之前没有开课基础的课程申报;申报课程学时安排应不少于32学时,平均每年开课次数 不少于一次。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受益面大的课程申报。

(2)教改项目。之前在相应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已经积累3年或以上经验。请选择具体课程方向,专注于某门课程、课程群或者专业,形成有参考 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改革方案。请具体明确该教学方案将是可公开、可共享的。同样地,教改方案需要包含完整的开发资料,不仅限于发表教改论文。

2.师资培训项目

将针对“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主题与高校合作举办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研讨班。

3.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需由学校或学院指定负责人进行申报,提供实践基地建设场地150平方以上(1个项目),其有效使用面积至少 能够提供50人的实训实践。实践条件的使用应该由学校和公司协商,提供给本校及周边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高校的课程实践教学来使用。

注意:每位老师请申报上述项目中的一项,不鼓励多项申报。对于之前3年内已经获得同类资助的教师,不再接受相关项目的申报,但欢迎申报其 他未获得过资助的项目类型。

四、建设要求

1.立项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习题描述;

(2)教师授课教案:每章节均提供PPT课件。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

(3)典型教学案例: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发2个典型教学案例;

(4)习题: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并给出参考答案;

(5)课程实验:实验描述及实验步骤;

(6)请明确注明可公开、可共享。

2.立项教改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所有数字资源,包含.doc或.ppt形式的文件;

(2)教改方案或执行报告,可以以论文形式呈现;

(3)若有源代码,请给出源代码文件;

(4)请明确注明可公开、可共享。

优能公司对所开发课程成果不拥有任何知识产权。项目支持的所有课程资源均要求在学校自己网站上进行共享并保持更新,即可给其他所有学校 免费使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3.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须完成以下任务

(1)实践基地用途需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就业需求开展教学实践,建设周期1年。申请学院需要提供 详细的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规划和投入规模,学院需要提供完整的实践训练方案和配套资料。实验室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践基地、 电子电工实践基地。

五、支持办法

拟支持2项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项教改项目(包含智能网联、无人驾驶两个方向)和2项师资培训项目和2项实践基 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均从立项日期起为期一年。

1.经费:优能公司拟资助入选的课程项目、教改项目每项5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拟资助入选的师资培训项目每项5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支持“实 践条件建设”项目,每项进行资金支持30万元、设备支持20万元。

2.优能公司将为立项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项目开展的一年期内,保持双向沟通和交流,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3.在项目结束之际,进行项目评审。目的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巩固建设成果,并为公开共享建设成果给所有学校做准备。

六、申请办法

1.申报者应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http://cxhz.hep.com.cn)注册教师用户,填写申报相关信息,并下载 《2021年优能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武汉优能高教高校申报书》进行填写。

2.项目申报人须在平台项目申报截止时间前将加盖高校校级主管部门公章的申请书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无需提供纸质文档)上传至平台。若有 任何疑问,请与企业项目负责人联系。企业项目负责人:王老师,电话:18108653520,邮箱:wanglz999@dingtalk.com。

企业项目负责人:王老师,电话:18108653520,邮箱:wanglongzheng@youcan.top。

3.优能公司将于项目申报结束后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并及时公示入选项目名单。

4.优能公司将与项目申报负责人所在高校签署立项项目协议书。立项项目周期为1年,所有工作应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约定的项目周期内完成。项目 到期后,项目负责人通过项目平台提交结题报告及项目成果,优能公司将对项目进行验收。

有关本申报说明和申报表格式,请参见下方附件。

附件1:2021-教育部-产学合 作协同育人-武汉优能高教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2021-教育部-产学 合作协同育人-武汉优能高教高校申报书